第六章 非暴力的影響 (21)


第六章  非暴力的影響 (21

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

《上篇》 江蓋世

第六章  非暴力的影響
1980年代,一位勇敢的台灣女子,獨自靜坐在一排鎮暴警察面前,詮釋「我有權坐在這兒」的非暴力實踐哲學_邱萬興攝影



人民害怕統治者,是因為人民沒有信心,他們沒有槍砲彈藥對付對方的武裝部隊,沒有有效方法對付情治系統的精密科技。人民愈是沒有信心,統治者愈是能有效的控制人民。 


 
         當抗爭的個人或團體採取非暴力行動改變現狀後,改變的結果有下列三點值得探討︰ 

    (1)   非暴力對抗爭者本身產生了一些效果;
    (2)   非暴力改變了領袖的角色;
    (3)   非暴力使權力重分配,更符合民主原則。 

敢說,也敢站出來

非暴力不是清談的理論,而是一套實踐的行動哲學。 

以前,你只是敢怒不敢言,更不敢站出來,走上街頭,抗議不義。 

非暴力是積極的、主動的,它將使你掙脫無力感的束縛,採取直接的行動,要求改變現狀。 

         這種心理狀態的轉變,下面這段話描述的相當生動︰

      「你不要光說,『我有權坐在這兒』,而應該實踐這項真理––你就去坐下來;
      你不要光是抱怨,『我們都是這家店的顧客,可是我們的人根本沒有機會在這兒找到工作,這是太不應該了』,而應該抵制他們,拒絕進去買東西;
      你不要光是批評,『我不要戰爭』,而應該拒絕穿上軍裝;
你不要光是說,『軍隊所使用的燃燒彈實在太可怕了』,而應該拒絕向政府繳稅,以表示你不願把公家的錢花在這種可怕的武器上。」1 

非暴力就是要把你私下的抱怨、批評與憤怒化作公開的抗爭行動,以改變那應該改變的現狀。 

組織人民,分享權力  

非暴力還有一個效果,那就是它改變了一項傳統的價值觀念︰「期盼英雄豪傑,帶領我們,脫離苦海。」 

非暴力行動者,他們要組織人民,挑戰當權者。他們並不是要創造神話英雄,叫人民跟著英雄的腳步前進,他們的眼中,人民是主體,唯有人民從舊體制得到解放,人民在抗爭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力,那麼,抗爭過後,或革命之後,人民才有能力去控制政府,也就是人民得以分享權力,這就是民主的精神。 

    塞佛林布魯恩(Severyn T. Bruyn)說︰

    「你要去衡量非暴力行動中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大小,並不是看行動者對人民增加了多少權威,而是看每一個獨立的個人增加了多少權力。我們的目的,並不是使某一個人對其他的人高高在上,而是要創造一個環境,人人得以分享權力。」2

採用非暴力手段抗爭的人,往往會產生一個心理效果,那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信心。 

人民害怕統治者,是因為人民沒有信心,他們沒有槍砲彈藥對付對方的武裝部隊,沒有有效方法對付情治系統的精密科技。人民愈是沒有信心,統治者愈是能有效的控制人民。 

但是,非暴力理論鼓勵人民公開反抗,不怕秘密警察;鼓勵人民自我犧牲,喚醒廣大第三者。 

人民在靜坐示威、抗議遊行、經濟抵制,以及各種不同的反抗與不合作方式,建立起自己的信心。原來,我們不須要靠武力或任何暴力,就可以使對方讓步,甚至完全癱瘓對方。 

降低犯罪率

非暴力的基本精神是愛,也就是對生命的尊重。這種精神,對社會上犯罪比率的降低也有所幫助。 

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五日,美國黑人領袖金恩領導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將近五萬名黑人,進行為期一年的「抵制公車」行動,以抗議白人政府黑白分離的公車政策。 

這是一場長期的非暴力戰爭,他們不但要對抗白人的壓迫,還要運用各種車輛,拼拼湊湊,組成一套黑人的交通運輸網。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,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終於講話了,宣佈所有各州各地方的種族隔離法律都是違憲的。十二月二十一日,蒙歌馬利市的公車終於廢止了黑白種族隔離的政策了。 

依據金恩的觀察,在公車抵制行動的末期,黑人社區裡的酗酒、犯罪、離婚、或週末鬥毆等行為,其發生比率降低了。3 

        拿特享托夫(Nat Hentoff)所作的研究中,也是這樣的報告︰

「說來也蠻有意思的,最近幾年來,我們不斷的發現,每當一個黑人社區,有大部分的黑人都投身反種族隔離的運動時,該社區的犯罪率就下降,而且,只要這樣的群眾運動持續下去,犯罪率就不會大幅上昇。」4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4《非暴力思想的台灣實踐》(7)(8)

非暴力的理論與策略 江蓋世 著

0《非暴力思想的台灣實踐》前言&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