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《非暴力思想的台灣實踐》(11)(12)
(11)甘地精神<非暴力思想的台灣實踐---張以忠訪談江蓋世>
(12) 2014年3月30日 太陽花學運,學生高度運用社群網站,組織動員。_邱萬興攝影 |
(11)甘地精神
張以忠:對,是相對而言。那您認為,如果台灣的抗爭相較起來是溫和許多的話,那其實現在台灣,我自己認為,非暴力抗爭在台灣還是有一點陌生,那您認為是這樣嗎?
江蓋世:如果你是問第二個問題,第二小題那邊,如果你不同意……非暴力抗爭在台灣推行困難重重的原因,這個問題我是保留,所謂保留是說,我不認為困難重重,我只認為有困難,但不會永遠「困難重重」。我應該怎麼解釋呢,我想就從我那件「甘地精神綠背心」,來現身說法。我那時候為了要做非暴力抗爭,事實上我先做廣告學研究。我去讀幾本的廣告學專書,我去研究廣告行銷個案,因為我當初設定的目的就是,要廣大的台灣人民知道,我們在做什麼,請他們支持我們,請他們站在我們這邊。
假使一般台灣民眾,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,那其他的就不用說了。你所愛的人,不認識你,那你如何叫對方跟你在一起?我們一定要讓社會大眾知道,我們是誰,我們訴求什麼,然後,還要使他們認同我們訴求的目標,不但心裡認同,還要願意站出來,跟我們一起往前走,而並肩同行時,可能蒙受中傷屈辱,或遭到肢體打擊,甚至移送法辦,更甚者,同遭逮捕拘禁,.........這一連串過程,都是很複雜的社會群眾心理學。
我當初有一個困惑,每次黨外人士,那時候是叫黨外人士,報紙記者拍照的時候,如果你穿著西裝,沒有問題,如果你拿什麼標語,他就把你的標語塗掉,我曾經自己拿著海報,刊出來的相片,裡面的標語,竟然遭到塗掉,我就一直想突破這點。後來我靈感一來,如果我身上也寫著字,那麼攝影記者為了照相,一定要照到我的標語,若他仍要把那張相片塗塗抹抹,就會變得很難看,因此,我就在一件綠背心上,寫了「甘地精神」,就好像我們相信耶穌,或是我們相信托爾斯泰等等……,我寫了「甘地精神」。
1986年6月8日,我第一次到桃園從事「組黨行軍」,要求解除黨禁,就遇到當地有人派來的流氓,當街將我毆打一頓,把我的「甘地精神」綠背心,整個撕破了,.........。回到台北,我就想,再做一件新的嗎?不要,我就把撕破的綠背心,自己拿針線先補了來,再拿一件白色內衣,剪成一塊長方形,將其縫在綠背心前面,彷彿一個小看板,接著拿出大楷毛筆,以隸書寫了「甘地精神」四個大字,再用紅筆描邊,使白底黑字「甘地精神」突出。
好處是,他把我的海報標題「台灣獨立」擋住,可是他為了要照我,不得不照我胸前的字,這也是得利於當初我研究了廣告學。要說張三這個人是壞人,很容易,因為張三沒有人認識,可是你要說甘地是惡棍,德雷莎是大壞蛋,史達林是人格者,希特勒是聖人,這個卻很難,因為這是我們的成長過程,接收了大量的訊息,而有的既定印象。甘地是好的,既然是好的,你要把他說成是壞的,要付出更大的精力。我們這一群人反對運動者,統治者認定我們是壞人,可是我只要貼上「甘地精神」的話,就可達到兩個好處:
第一,
社會大眾一看就知道,我基本的信念是什麼,我已經把信念形諸圖像了;
第二,你要說信仰甘地的人很壞很壞,你要想盡各種的辦法去加以醜化。
當初,我只是一個人,背後也沒有電視報紙,就連當時一向願意報導黨外運動的《民眾日報》,1986年時,他們大幅報導「519綠色行動」,報社竟然遭到停刊七天的嚴厲處分。一個報社停刊七天,影響所及,光是廣告收益,不知損失了幾千萬,這是何等嚴重的事情啊!
可是「甘地精神」寫在身上綠背心,事後回想,居然有這樣一個好處,即使統治者壟斷的大眾媒體,想要醜化我,說我是「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台獨暴力份子」,他們還得像大眾解釋,為什麼信仰「甘地精神」是暴力份子?然後,我才深刻體會,一個非暴力運動者,如果他懂得行銷這個非暴力概念,而這個概念,跟社會原來的價值符合,那麼就可以突破封鎖,而比較容易尋求廣大第三者的支持。這句話不知道你聽得懂嗎?要跟社會原有的價值符合。
張以忠:就是把這些價值脈絡化,把它轉化成台灣民眾可以理解的方式。
江蓋世:對,因為「甘地」這兩個字是漢字,他是外國人,可是社會大眾愛好和平,大家希望不流血,甘地這個人正符合這個價值,所以我們這個運動和這個「愛好和平」的價值,合在一起的時候,導致他們要抹黑我,或是醜化我們這群手無寸鐵,和平靜坐的人,變得很難。不過,當我們跳到桌上踢翻文件,然後把水潑到別人身上……,他們很容易順勢說你是暴力份子……,就像你前面的問題問我,「你不怕國民黨抹黑嗎?」我並不怕他們抹黑,我只是怕他們抹黑了之後,我沒有辦法把我的主張,很清楚的宣揚出去,我只怕主張講不清楚,而無法爭取社會大眾的支持。非暴力概念行銷化,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當我告訴鄉下的歐里桑,我們用非暴力,他會說你在「講啥米」?那如果我們說,我們用「甘地精神」,喔,甘地我「知影啦」,我們要借助他們已知的概念。
所以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金恩博士,他為什麼一定要把白人,拉進來參與黑人民權運動?這是他非常重要的運動戰略思維。美國的白人世界,事實上是一個基督教大家庭,廣大的基督教社會裡面,宣揚福音中,有一個重要的精神價值,如「愛人如己」、「愛你的鄰人」,所以你要用他們既有的價值。你們不是說要「愛人如己」嗎?耶穌不是說要「愛你的敵人」嗎?今天我只不過是皮膚黑色,你們就把我當作次等公民,你們就叫我到另外一個廁所去上廁所,你們就叫我到另外一家餐廳去吃飯,為什麼呢?所以金恩是用同樣的精神價值,你們基督教內含的精神價值,拿「愛人如己」跟你們爭辯,白人是人,我們黑人也是人,我們不是禽獸,金恩希望白人支持者,跟他們黑人走在一起。
(12)社群網站--<非暴力思想的台灣實踐---張以忠訪談江蓋世>
(12)社群網站
那我們當初也是,我們台灣人民愛好和平,如前面所提,也許在老外記者眼裡,台灣人民是很tame(馴服),或許這是他們的觀察比較結果,但是,有些人卻說,我們台灣人民很shame(可恥)!例如,我以前常聽到一些基層黨工人員,自怨自嘆,用比較粗俗的話說,「台灣人驚死啦!」、「台灣人無路用啦!」,用這些話來羞辱自己人,那我可完全不贊同!或許,老外他們觀察比較,說我們人民是很馴服,但是這樣的觀察前提,是因為台灣有228事件的白色恐怖的陰影存在。我們台灣社會原有的價值,事實上是愛好和平,你看在我台灣的社會裡面,尤其是農業社會裡,互相的照顧,家族與家族之間的那種親情互動等等……,這些好的價值,你要把它結合在運動上變成更好的價值。
我這邊再給你一個補充,我與王康陸合作的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那本書,是1991年出版的,然後我寫的《我走過的台灣路》, 1997年出書,而全島奔波,推展運動的時候是在1986年。我講的就是,從事非暴力運動者,跟後來寫書的人,跟後來學術研究的人,還是要注意到當時的時空環境,我用簡單的比喻,我1984年當兵退伍,到黨外雜誌工作,也就是1980年代,那時候我們連絡方式是用電話跟信件,而電話是會被竊聽的,等到1986年的時候,我走進鄭南榕辦公室,看到他添購了一台傳真機,他特別強調,這機器可以與海外台灣同鄉直接傳送文章,非常方便,然後,鄭南榕那時又給我配一個呼叫器,我很高興,後來我才發現這位前輩把我害死了,因為,他會三更半夜把我叫起來.....。
張以忠:有,你在自傳裡有講到。
江蓋世:1980年代,即30年前,我們的通訊器材,傳真機和呼叫器已經很先進了,等到1992年,就是20年前,那時候有早期的行動電話,但是在10年內,台灣社會出現了,2006年的Twitter,2008年的Plurk,以及2008年的中文版的Facebook等社群網站,……,未來可能還有更先進的聯絡科技工具,研發出來。所以,我們在研究非暴力抗爭的時候,這是我的建議,你可能做這種研究的時候,要分析當時的時空背景,會有助於你的研究,要不然,以現在的觀點來說,很多人常常會以一句話來說,那群人沒有效啦!那也沒什麼啦!坐在那邊也沒做什麼啦!因為他們有不一樣的環境。
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雖然非暴力抗爭者他們手中的聯絡科技工具,提升了,但是反過來,統治者手中的箝制人民的科技,也許更先進。好比說,蘇聯倒台之後,喬治亞的「玫瑰革命」,烏克蘭的「橙色革命」,突尼西亞的「茉莉花革命」,最後演變成2010到2011年阿拉伯世界,一波波人民反政府的浪潮,統治者壓迫人民的科技,他們有錢就有辦法做到,但是,他們依然不敵人民運用社群網站等工具,號召人民起義,推翻獨裁政權。
美國的歐巴馬總統,競選時擅長運用社群網站,當上總統之後,更深知要執行美國外交政策,境外作戰,培養一支網路大軍,往往更勝飛機大砲。因此國務院就有專人負責,研究如何利用Twitter、Facebook、Youtube等網路工具,推行美國外交政策,確保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利益。你會覺得很奇怪,Twitter怎麼做武器?美國想要拉下北非某些國家政治人,Twitter 就發揮了相當的資傳播功能。也就是,40年前、30年前,或者是20年,世界各地的非暴力抗爭者,他們所面對的獨裁者,壓迫人民,而今天,世界各地人民,所面對的獨裁者,壓迫人民的本質,依然不變,但是科技進步,朝野雙方各自擁有的科技,也同時進步。你有高科技嚴密控制老百姓,我們也有網路高科技,突破封鎖,分享相片資訊,號召人民,反抗暴政。
那你說,台灣目前有沒有非暴力抗爭發揮的環境?當然有!可是我們詮釋非暴力的內容,或推展非暴力的手段,應有所改進,與過去不同。所以,有些人不能拿過去的抗爭歷史,來數落別人,說你們以前做非暴力運動,就只是靜坐那邊,或者,你們以前推動非暴力,就只是街頭遊行,走來走去,像這樣的批評,以現在來取笑過去,那是不公平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