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準備行動與維持紀律(15)


第四章  準備行動與維持紀律(15

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《上篇》 江蓋世

 
2008117日,野草莓運動,抗議人民集會的權利自由受到限縮,教授學生在台北市「自由廣場」靜坐,遭到警方驅離。相片_邱萬興攝影






4· 糾察  

非暴力行動中,維持紀律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法是,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糾察隊伍。 

領導者的道德性呼籲,或傳單上的準則規定,或參與者的宣誓,這些雖然有一定的功能,但它們是抽象的,或唯心的,只有隨侍左右的糾察才是最具體有效的維持紀律工具。 

當糾察的,不是隨便抓來,戴個糾察帽或臂章,就可以上陣服務的。糾察必須經過比一般參與者更嚴格的訓練,不但對非暴力原則能深入了解,更對這次行動的全盤計劃作過各種不同狀況的沙盤推演。 

過去,美國的反越戰示威、英國的反核武示威,也都投下相當人數擔任糾察,維持紀律。21 

優秀的糾察不光是猛吹哨子,揮舞雙臂,叫大家「不要衝動,不要衝動﹗」而已,他還要以身作則,用堅定而冷靜的態度,排除各種騷擾,並不時面帶微笑,給參與者打氣,使他們袪除恐懼。 

糾察常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︰若有人存心搗蛋,或情緒激動,想找警察幹架,這時,糾察該不該使用暴力制止他們? 

依照非暴力理論,任何暴力都該禁止。因此,縱然對方的特務落入我們手中,也不可動以私刑。我們的建議是︰迅速孤立衝突的現場,讓挑釁者的活動空間縮小;再來,要求示威隊伍按原訂計劃進行,不可中途改變;最後,可能的話,我們自己也擁有反蒐證能力,將挑釁者加以蒐證,待示威過後再來處理。 

一般而言,非暴力行動的戰鬥性愈高,如硬闖飛彈基地禁區,以求被捕入獄,那麼糾察隊伍的能力就要愈強大;非暴力行動的戰鬥性愈低,如只是在街頭作「散步」式的遊行,行動的計劃以「沒有衝突、不要被捕」為原則,那麼,糾察的角色就不太重要。因為,對方可能對你不理不睬,或派些交通警察維持交通而已。 

5· 狀況演習  

非暴力行動的領導者,不但在採取行動之前,有紙上的沙盤推演,最好讓參與的幹部與糾察人員,歷練各種狀況演習。 

軍警他們有鎮暴操,同樣的,非暴力行動者也應有「非暴力操」。如果我們根本沒法做到成千上萬的示威者事前有各種狀況演習,但至少,我們可以在各地分成各小組,進行小型的非暴力操。 

這些非暴力操,可以在空曠地、或公園、或曬稻場,甚至家庭內的客廳內進行,規模可由小型的兩三人,模擬被軍警拖走,到大型的一、兩百人,扮演示威者與鎮暴軍警兩軍對峙的局面。 

模擬的狀況演習如下︰

    1)人數多寡︰對峙雙方,隨人數多寡的變化,而有不同的戰術與方法;

    2)陣式變化︰當對方正面攻擊,或側擊,或夾擊,或兩軍長時間對峙,我方應採的陣式如何;

    3)震撼教育︰故意製造逼真的聲響或毆打、逮捕等效果;

    4)蓄意挑釁︰扮演挑釁者,故意喊衝喊打,或丟石頭、汽水瓶、或模擬汽油彈,或揚言縱火焚車、燒建築物……等。

    5)領導者遭到逮捕︰當這種情況發生,考驗現場的示威組織如何快速產生新的領導者,或原來預定的領導者怎樣執行接下來的任務。

    6)協調指揮︰當有人故意造謠,或從中策反,或示威由白天戰鬥到黑夜,原有的協調指揮系統應如何維持其既有的功能。

    7)緩和情緒︰當對方極力挑釁,激起我方情緒,這時,我方如何以靜坐、帶動唱歌、呼口號、祈禱等各種方式,緩和示威者的情緒。 

軍事訓練使平常的人穿上軍服,拿起槍,而勇敢的衝鋒陷陣,靠的不是什麼秘訣,就是訓練與演習,使軍人了解他所面臨的各種狀況,他應該採取什麼步驟。 

同樣的,非暴力操可以增加參與示威的幹部了解各種狀況,知道各種應變措施,那麼,他就較能維持非暴力紀律,而執行既定的計劃。 

6· 停止或取消行動  

當非暴力行動的領導者面臨暴動已經發生,或暴動即將發生,他可能會當機立斷的停止行動,或取消即將舉行的行動。 

一九二一年十一月,印度孟買爆發暴動;一九二二年初,喬利喬拉一地發生暴動。甘地衡量當時情況,便下令暫停獨立運動的示威行動。22同樣的情形,也出現於一九三九年夏天。當時,甘地身邊的人,有的建議甘地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非暴力戰鬥行動,但甘地拒絕了。他解釋了為什麼拒絕的原因︰

「……當前情勢,暴力氣氛瀰漫……除非情勢大變,否則,現在要想發動非暴力的群眾運動,那是不可能的……
如果,我們現在以非暴力的名義發動一場群眾運動,那麼,它必然以暴動收場。絕大部分的暴力,可能是組織無法控制的,有的甚至以有組織的暴力衝突出現。  
這樣子的話,將使國大黨信譽掃地,也會嚴重的損害國大黨領導的獨立運動,更會給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毀滅。」23

如果大多數參與者對非暴力還不了解,也沒有充分的訓練計劃來訓練非暴力行動者,又缺少有效的糾察能力,同時又面臨四處暴動頻傳,這時,身為一個非暴力行動的領導者,除了立即踩煞車,取消原訂的行動外,別無其他的方法。 

這時,他可能面臨內部激進派的挑戰,指責他為「膽小」、「怕死」,但是,非暴力行動的領導者應該沈得住氣,寧可遭內部同志的指責,也不願貿然的把群眾「不教而上陣」。因此,「取消行動」就成了維持住非暴力紀律的最後防線。 

非暴力,不該拿來當作美麗的口號。非暴力,必須靠我們努力去維持紀律。綜上所述,方法有六︰

    1)呼籲與聲明,是用抽象的道德性或宗教性的方法,維持紀律;
    2)行動準備紀律規定,是用具體的條文印在傳單或小冊上,讓參與者知道該做什麼,不該做什麼;
    3)宣誓,由內而生的紀律約束;
    4)糾察隊伍,由外而來的紀律約束;
    5)狀況演習,事先模擬各種狀況,而建立起從容應變的信心。
    6)把行動停止或完全取消。 

有關第六種方法,值得注意的是,領導者不能動輒喊停,喊久了,群眾對領導者將會越來越沒有信心,而喪失信心的群眾,是無法發動戰鬥性抗爭的。因此,發動之前,審慎評估;決定之後,積極準備,才能避免經常踩煞車的困境。 

    講到維持非暴力的紀律,有兩個問題我們單獨提出來,分別討論於後︰

    1)對方運用「挑釁者」,破壞我們的紀律,該怎麼辦?
    2)破壞對方的財物,但並不傷害人,算不算非暴力? 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第7章 非暴力干預的方法(22)(23)(24)(25)(26)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《下篇》王康陸

第4章 經濟性的不合作方法--經濟杯葛(11)(12)(13)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《下篇》王康陸

非暴力實踐者---王康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