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遭人誤解的非暴力(1)


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《上篇》 江蓋世著

 第一章  遭人誤解的非暴力(1
甘地外表瘦乾柔弱,但當他下定決心,要完成某件事情,
卻有鋼鐵般的意志力。
相片來源Mahatma Gandhi-- His life in Pictures ,March 1954


第一章  遭人誤解的非暴力

一般人,大都聽過「非暴力」這個名詞。

想到非暴力,也就想到那位瘦瘦乾乾,裸露上身,腰纏白布,拄著拐杖,領導印度獨立運動的甘地。 

可是,環繞著甘地的頭上,有太多的神秘光輪。若不剝光甘地的神話色彩,我們就無法真正了解非暴力,而不了解非暴力的人,常常有下面這些誤解︰

1)沒有甘地的領導,印度不可能獨立成功;
2)甘地的非暴力,碰到的是講民主的英國政府,才有成功的機會;
3)甘地的美國信徒金恩博士,碰到的是民主的美國政府,他的非暴力才有可能成功;
4)非暴力遇到獨裁政權的暴力,必然失敗;
5)非暴力是過時的產物,甘地拿來對抗大英帝國的法寶,不見得適用於解決核武時代國際間的衝突。 

不要把甘地過度神化

一九四七年八月,印度宣佈獨立。當時,印度人民尊稱甘地為印度國父。

甘地死後,若以「印度甘地」來摡括他的一生,這是太過簡單的墓誌銘。

其實,甘地的偉大,是在於他領導獨立運動過程中,把非暴力思想發揚光大,影響後世子孫。沒有甘地,印度就無法獨立,這是過度神化甘地所得的推論。 

英國歷史學者茱蒂絲朗 ( Judith M .Brown ) 就指出,印度能獨立,甘地雖然功不可沒,但是,當時政治、經濟的時代背景,影響卻更大。她說︰

「其實,印度的民族主義運動,在甘地還沒出道前,就有了,而且,即使沒有甘地,他們還是會成功。印度脫離大英帝國而獨立,不光靠甘地一人領導,更重要的是,有當時存在的政治的、經濟的各種力量,而這些力量的產生,是因為有那時的印度、英國、國際經濟體系及國際政治權力平衡的背景因素。」1

她更進一步分析,英國為什麼不得不放棄印度,讓他們獨立︰

「英國是越來越覺得,強力打壓風起雲湧的印度獨立運動,不但道德上站不住腳,而且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,實在得不償失。一九三○代以降,直到二次大戰之後,整個世局的政治及經濟環境,使英國感到,與其派遣一批沒有信心的英國文武官員,繼續統治印度這塊殖民地,而常常寢食難安,不如就讓他們獨立,並加入大英國協,成為安安份份的貿易伙伴來得更好。畢竟,拿來跟十九世紀英國統治印度的時代相比,從中所得的工作機會、投資利益、貿易保護及戰略地位等諸多好處,已今非昔比了。」2 

甘地擁有高度的政治技巧,他善用非暴力,卸去印度人民的恐懼感,使其挺身反抗英國帝國主義,贏回了印度人民喪失已久的民族自尊。 

同時代其他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領導者,他們用的是武裝鬥爭、暴力革命,甘地使用的武器則是非暴力,這是他與眾不同之處,也是他偉大之處。 

殘暴的英國紳士

一般批評非暴力的人常說︰甘地的非暴力管用,是他運氣好,碰到的對手,是講民主的英國紳士,要是遇上了希特勒,豈不早被槍斃?那有機會去推展什麼非暴力? 

又說︰英國是老牌民主國家,重視法治,而非暴力的策略,就是影響輿情,因此,甘地的非暴力才能有效的影響英國的社會,最後迫使政府停止壓迫印度人民,而讓他們獨立。 

可是,事實真的如此嗎?英國人講民主,他們就不會殘暴嗎?
如果你認為現代的英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,他們不會對手無寸鐵的反對者施以毒手,那就錯了。 

讓我們看看近百年內,兩項英國人「文明」的記錄︰ 

一八九六年,為了鎮壓回教徒的叛亂,英國軍隊大開殺戒,光是歐姆德曼(Omdurman)一地,就屠殺了將近一萬名回教僧侶,這場屠殺事件的主謀者基卻能爾爵士(Lord Kitchener),不但未遭譴責或審判,反而因平亂有功,受封為貴族。3 

一九一九年,正當甘地領導印度人民,如火如荼的展開非暴力反抗運動時,英國軍隊卻在甲利安娃拉巴哈(Jalian Wala Bagh)一地,進行血腥屠殺。事件發生時,印度人民在那四面高牆的廣場上,舉行和平集會。英軍也沒事先示警,即逕行掃射,使現場慘如人間地獄。事後,根據「韓特委員會」(Hunter Commission)調查報告指出,當天死亡三百七十九人,受傷一千一百三十七人。4 


這下子我們該明白一點︰ 

一般人觀念裡,甘地所反抗的英國,是文明的、民主的、講道理的紳士,但是,面對非我族類的反抗者,他們也有不文明的、不民主的、不講道理的屠夫作風。 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第7章 非暴力干預的方法(22)(23)(24)(25)(26)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《下篇》王康陸

第4章 經濟性的不合作方法--經濟杯葛(11)(12)(13)《展現民力---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》《下篇》王康陸

非暴力實踐者---王康陸